北京化工大学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教育部党组、北京市委有关工作部署,站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健康的高度,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学校急国家所需、人民所需,勇担责任,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优势,组织科研人员加大科研攻关力度,积极引导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
加快病毒溯源研究,助力药品和疫苗研发。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童贻刚教授带领团队积极参与国家科技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的应急科技攻关任务,承担了“新型冠状病毒在动物中的本底调查及进化溯源研究”,正在对武汉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的来源和传播路径进行追踪分析,成功分离培养出与2019-nCoV同源性最高的来源于野生动物的新型冠状病毒P-CoV,该病毒对人没有感染性,利用该病毒P-CoV建立了安全高效的抗新型冠状病毒药物筛选平台,开展了抗新型冠状病毒的药物筛选工作;同时利用该安全的冠状病毒开展了新型冠状病毒通用疫苗的应急研制工作,有望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和未来类似的疫情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研发核酸快速检测技术,提升病毒感染诊断水平。2019-nCoV的传播速度快、潜伏期长,导致其检测难度增大,交叉感染更加复杂,大大增加了感染诊治的难度。灵敏而快速的体外诊断则能够有效提高对该病毒感染的临床救治水平和防控效率。目前基于核酸提取-RT-PCR的策略存在检测时间长,需要专门的设备,假阴性信号频发等问题,为确诊带来难度。我校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苏昕教授课题组针对新冠病毒肺炎的严峻形势和目前基于RT-PCR检测的劣势,提出运用单分子荧光分析和核酸特异性酶的两种手段,发展可靠快速的非扩增RNA检测方法,该方法有望实现免除容易导致假阴性信号的核酸提取步骤,直接对咽拭子样品进行简易处理即可上机检测,最大程度避免假阴性信号。
采用“3D复印”技术,助力公众健康防护。为了解决疫情防控一线护目镜短缺困难,我校机电工程学院高分子材料先进制造英蓝实验室采用“3D复印”智能塑化制造技术,主动加班生产防疫护目镜产品,30秒即可制造一副护目镜!该款护目镜采用高温模塑成型,聚碳酸酯原料透明度高,对皮肤无毒无害,人体贴合性好。目前研究室已应急制造出带侧光板型的护目镜1000余副,为学校后勤集团、保卫处员工和武汉抗疫一线的环卫工人提供了及时的健康防护,还捐赠给北京多家三甲医院和北京环卫集团等抗疫一线单位。根据实际需求,实验室可开展硅胶密封圈个性化设计,从而制造出密封性更好、舒适性更佳的护目镜产品。